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掌柜的掌柜的 走出社恐 2.0 2019-04-01 3157 0

一不小心给自己挖了个坑,如何乐观豁达的活着?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的强大?说起来都是很宏大的命题,以至于我拖了许久才敢动笔。


言归正传,其实在我看来,人之所以活的纠结,患得患失,贪婪,情绪化(生气、发怒、苦恼、委屈等),矫情,不能够乐观豁达的生活,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皆是因为——


他们的生活下限太高,底线太高。或者说承受能力太低,忍耐力太低,包容性太低,气量太低,胸襟不够宽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问大家一个愚蠢的问题,你们觉得哪种死法最痛苦?比如被刀捅死,被枪爆头,撞死,淹死,活活烧死,毒死,病死,老死...

当然哪种死法都很痛苦,相信大家也都不想体验...但是其实对于真正了解痛苦,下限很低的人来说,以上的死法就比较舒服,仁慈了。

知道掌柜的下限在哪吗?我什么死法都能接受,就是不能接受凌迟(千刀万剐)。你看,我的底线在这里,你们的底线在哪里呢?


因为我的死法下限很低,所以我不是特别畏惧相对舒适的死法,所以我很豁达,内心比较强大。


说到凌迟,中国历史上倒有那么一位奇男子,铁骨铮铮的汉子。面对凌迟,毫不畏惧,坦然从容,由始到终未喊一声,说一句话。一个真正的英雄,真正活着的男人,他就是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他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智谋胆识过人,为人光明磊落,性情温润儒雅,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要不是太平天国后期内斗大伤了元气,使曾氏湘军有了可乘之机,那么中国的历史定会改写,他也不会被迫走向末路,成为一个悲情英雄。可叹,可歌,可泣!在此缅怀下这位英雄。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话题收回来,大家一定有所疑问,为什么每个人的底线会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底线可以那么低?而有的人底线却很高?


其实也很容易解释,因为有的人经历的多,了解的多,看的书多,了解的历史多。了解别人的痛苦,了解前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体会他们的痛苦,自己的下限也就会越来越低了。


而有的人则不想去了解,不想去看书,不想去了解历史,去了解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甘愿做一只井底之蛙,活着自己童话般的世界里,舒适的温室里。并且用自己肤浅的认知、价值观、世界观去揣测世界与人性。

之一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掌柜的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就发现办公室里矫情(底线高)的人真是太多了。就拿坐我隔壁的老张吧,四十好几的人,还是那么的单纯幼稚,矫情的不得了。中午叫个外卖,快递小哥晚了10分钟,就打电话发脾气:“你怎么能还没到?说好了半个小时呢?”,然后满脸怒气、委屈的向我吐槽。对面的妹子怕冷,感觉空调开得低,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他又说人家太自私,不考虑大家的感受。最后闹的吵起来,还得我来打圆场..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其实通过了解他的人生境遇,发现他一直顺风顺水,没遭受什么大风大浪,挫折磨难。小时候家境殷实,青年学习成绩好,大学本科毕业来上海工作数年,娶了上海女子为妻,有房有车,生活不愁吃穿,衣食无忧。很多人一定很羡慕他,可他却每天过的并不开心。情绪化很严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情商低),动不动发火、生气,活的比较纠结。他总是将问题归结于别人,“我发脾气,生气是因为别人惹我生气,别人的言行导致了我的情绪化”。但是底线很低的掌柜的却明白他的问题所在,你们明白吗?

之二

美国近些年发生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高文凭、高素质、傲娇的美国大学生们发现自己竟然竞争不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们,特别是在人际交往、综合能力这块。何解啊?原因无他,难民们一生坎坷,历经磨难,生活下限很低,社会经验丰富,与人打交道、综合能力当然强了。而这些,正是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所欠缺的。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颠沛流离的难民)

当然,这也是年轻的一代所普遍欠缺的,那就是挫折教育。受计划生育影响,中国家庭独生子(女)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疼都来不及,哪敢让孩子们吃苦受罪呢。站在父母的角度,这样做没错。但是从孩子的长远利益来看,就没那么美好了。他们或许当下过的很安逸,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要独立面对社会。如果之前的人生一帆顺风,没经历风雨的洗礼,那么之后很大几率会翻船的。原因无他,没经历过风雨与磨难,内心不够强大。不遇到事则已,遇到就会懵逼、心乱神慌,在情绪化、冲动的作用下,很容易酿成大错,追悔莫及。

之三

2010年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主角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他作案的动机是:发现受害人(当时只是受伤)在看自己的车牌号,担心她以后找自己麻烦,特别担心被自己的爸爸知道(自己闯了祸),于是杀人灭口。


我们来了解下这位案件主角的成长环境,药家鑫的爸爸是军人出身,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要求极端严厉,没有表扬,只有批评。药家鑫读幼儿园时就被要求学琴,学不会就用尺子打手,拿皮带抽,怎么哭都没用。后来药家鑫琴弹的已经很出色了,但药父也从来不会鼓励他,只会批评。药家鑫有一段时间喜欢打游戏,药父觉得这是“网瘾”,得及时管,就把儿子锁在了居民楼的地下室里。整整一个月,他没想过和儿子交流,也没试图理解儿子的想法。


这位有模有样“严父”是没有宠孩子,但是性质却更恶劣。在这种自私的为了确立自己在家庭的绝对权威与话语权的父亲淫威下,孩子想独立,想成熟都难。咋了,小子翅膀硬了?老子还没死,凡事都要听我的。在这种父亲英明的栽培下,只能长出或巨婴、或极端、或变态、或社恐之果实,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取悦父亲,逃避惩罚为原则。而反观泱泱华夏,又有多少这样的父母,有多少类似悲剧在上演?


临死前,药家鑫提出要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但药父却说:“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而药家鑫只是希望借助别人的眼睛,能再看到父母。药家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在父亲面前,他没有自由权利,只有服从的义务。临死前,他连自己的眼角膜都没有权利支配,可想而知,他有多怕自己的父亲。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药家鑫在法庭上当众下跪) 

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药父曾后悔地说:“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药父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可惜的是:往事无法重来,药家鑫也不会回来了。


6月7日,经市院领导特许,到死刑执行现场观看对两名死刑犯执行注射死刑。

其中一名死囚是年轻的药家鑫,本市“10.23”肇事杀人案的凶犯。阴沉的天空见不到太阳,但气温略显闷热。审讯室没有空调,他穿囚衣,默默的在等待。没过一会他被叫去换了衣服。10分钟过后重新出现。

先在看守所对死刑犯验明证身。他被押进审讯室,押送的中年管教高声道:“一路走好!”药家鑫回头默默的说了一句:“谢谢你!”管教将铁门“砰”关上,生命开始最后一个小时的倒记时。

他坐在审讯椅里,一边站一个同样高大英俊的法警。坐稳后他抬头环顾铁栅栏对面的执法者,看到我时眼光停顿,认出了我,点头微笑,脸颊显出大大浅浅的酒窝。

他穿一身深灰色崭新西服,一双白底黑帮新布鞋,与西服很不相称,对喽,上路的人要穿新布鞋,这是中国人的规矩。

指挥执行的审判长宣读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执行令,讯问有无遗言信札及骨灰由谁收取等,语气很平淡,不象是在说有关生命有关死亡的事,倒象是拉家常,也许是执行者故意用这样的气氛弱化死亡前的凝重肃杀吧。

审判长:昨天与亲属见面了吗?

药家鑫:见了,姐姐来的,这身衣服就是姐姐送来的。

审判长:骨灰谁收取?

药家鑫:如果可以的话,让家人收吧。

审判长: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药家鑫:遗体可以捐赠吗?

审判长:可以,办手续。

站在旁边的市中级法院领导递了根烟给药家鑫,法警立即掏出打火机点燃。

验明正身后,轮到我与他最后对话。仅隔一道铁栅栏,距离也就一米左右,面对面地注视一个即将离去的年轻的生命。他的眼神平静坦然,微笑着注视我。想给个微笑回应,可我一点笑不出来,心速加快,手心直冒汗,绝不是因为恐惧害怕,是因为对青春的惋惜,对鲜活生命即刻毁灭的痛惜。

“这是你要的结果,(归案后他要求尽快死刑),所以你很坦然。”
他点点头:“对!”

“从昨晚到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抿了抿嘴,思考状,抬头:“一下子回答,不知怎么说。”

“随便说。”他思考片刻:“还是不知道怎么说。进来这段时间,想了很多,这一生的很多事,我在里面一直写日记,把所有的都记在日记里了,昨天姐姐来给她了,你可以跟她联系,你可以看。”

“如果事情可以从头再来的话,你会怎么去做?”

思考片刻:“说什么都无意了。给受害人家庭造成的伤痕是永远抹不去的疤,也许我的死不能让她活过来,可是现在除了我的死我还能给她以及她的家人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头脑清醒的年轻人,而从清醒的自由人到罪犯,很多时候仅仅一步之遥。时间不允许我与他长谈,虽然我多么想再挽留一刻那年轻的生命。

“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请帮我转告张妙的家人,对不起!”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审判长将执行死刑的回执穿过铁栏递给他,站在他左边的法警接过来,折叠几下塞在他西服表袋里。他笑道:“这个我还需要保存吗?!”法警说:“当然要!”他笑出声来:“哈哈!对,到那边也是要通行证的!”

他被押出审讯室,来到停车的室外空地,抬头眯眼仰望天空,深深地倒吸一口新鲜空气,那一刻,濒死者对生命的不舍和留恋昭然若是。他与另一名死囚被押上车,有法警给他们各自点了支烟。我上了另一辆车,五、六辆车依次缓缓驶出看守所。

天空阴沉,下起小雨,一车人都不言语,默默地看着雨点唏唏簌簌打在车窗玻璃上,为生命最后送行,大家心情都不轻松。在车辆较多的地段,第一辆车拉了一会警报,过去后就停了。不一会,车队悄无声息地驶进执行现场。

行刑室一排三间,两名死囚被分别带进左右两边的行刑室,中间一间执行人员操作的地方。

药家鑫平静地躺倒在执行床上,眼神象临终前的病人一样安详。执行床一侧站立三名法警,他们表情平淡,没有鄙视和轻蔑。他躺下去的那一刻,看到站立在正面玻璃幕墙外注视他的我,给了我最后一个微笑

绷带带住他身体的各个主要部位,基本不能动弹。右手臂伸进床边玻璃墙上一圆孔,五分钟后,玻璃墙那边一名穿白大褂的女法医将针头扎入其静脉血管。注射开始时,他握紧拳头的左手手指一个一个打开,是在数数,一、二、三、四、五,手指再一个一个收进,一、二、三、四、五,每到二的时候,他就朝前方我站立的方向竖出食指和中指,做一个“V”的手势,在他第三次出现这个手势的时候,突然停顿,瞬间手指无力地半摊开垂下,电脑显示屏上的脑电波停止了跳动,变成几条毫无生息的平行线……,注射全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整个过程很平静,穿白大褂的法医,穿藏青色制服的公检两家领导及执行人员都不说话,默默地做着,看着。

有工作人员把他从执行床上小心地抬到推车上,目送他被推进太平间后才慢慢走出大门,仰望天空,天色湛蓝,习习春风拂面,为一个生命有尊严地没有痛苦的离去深深地舒了口气,啊……!尽管他是一名万劫不复的杀人犯。

回单位车上想起那个“V”手势,Victory,胜利!解脱!没有肉体的痛苦,保留人格尊严,平静坦然地离去……

              ——摘自《亲临药家鑫死刑执行现场》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尽管以上文章很长,但我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读完以上有何感受?一个从小被父亲严加管教,在严重错误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男孩,从一个敏感、多疑、社恐、情绪化严重(激情犯罪)、涉世不深的男孩,到坦诚从容的面对死亡、笑对死亡,期间他经历了什么?他的心路历程又是如何?

一个经历了生与死的人,你能想象他以后的生活下限有多低吗?

他以后还会矫情、冲动,还会惧怕、在意那个曾经置他于死地的“父亲”吗?

如果能再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他会有多么的乐观豁达!多么的感恩这个世界!他的内心会有多么的强大!

可惜时光不会倒转,人生不能重来,逝者往矣,留下血与泪的教训,在启迪生者。


有时发现世间最大的仁慈与施舍竟是“再给我一次机会”,可惜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


知道掌柜的为什么那么乐观豁达,生活下限那么低吗?除了见多识广,了解世间苦难,经历多外,最主要的就是我也差点遭遇了牢狱之灾,如果无意外,坐个几年是稳稳的。好在上天眷顾,是虚惊一场。但是这期间却对我影响甚大,我想开了很多事,看开了很多事,不再矫情,不再幻想什么。只求自由、平安的活着就好,哪怕有苦难,有挫折,对我来说,其实都不算是什么。因为我的底线是自由,自由的活着就好。

之四

对于经历过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吃过野草,喝过马尿的红军老革命们来说,他们不会再惧怕任何苦难,因为他们所遭遇的苦难远远大于正常人所了解、所遭遇的苦难,他们的下限很低。


对于经历过58-60年大饥荒,见识过饿殍遍野,野草、树皮被吃光,人吃人,易子相食的幸存者来说,吃什么真的不重要,吃饱就好,有饭吃就好。他们的下限很低。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对于经过空难,看见同机的人大都被活生生的烧死、呛死,而自己只是受些轻伤的幸存者来说,他们以后或许一辈子也不会再做飞机,或者再乘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走路安全啊,活着多幸福啊!他们的下限很低。

对于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被伤的很深,或被背叛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再轻易相信爱情,幻想爱情。因为人性很现实,现实很残酷。他们了解其中的利害,他们看的很开,他们的下限很低。

对于见识过真实战场,血肉横飞,脑浆、内脏遍地的士兵来说,他们不会再相信什么为了民主自由而战,相信那些政治家的愚蠢口号。他们知道人真的很脆弱,杀死一个人太简单了。他们会由一个义愤填膺的愤青,变成一个和平主义者。死太容易了,活着却很难。他们会很珍惜生命,爱惜和平,他们的下限很低。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对于聋哑人来说,能够听见、能够说话就是他们的人生底线,尚能如愿,则夫复何求?

对于瞎子来说,能够看见就是他们的人生底线,尚能如愿,则无复他求!

之五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陆丽京为明末清初之人物,年事已高,一日忽告失踪。

隔了许多岁月,曾一度重进杭州城,来治疗胞弟的疾病;他的妻儿即住居贴邻的屋子,而他竟掉首不顾,竟不欲一行探望自己的家庭。

他对于这人生的现象应有何等彻悟,才取如此行径!你倘使读了陆丽京传记,便不难明白: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按陆丽京早年负诗名,为西泠十子之冠。清初,庄廷史祸作,陆氏被株连入狱,提解北京,阖家锒铛就道。

庄廷以大不敬论罪,预其事者,法当诛,丽京自分无生望,行前因往诀别于宗祠,跪拜时曾默祷曰,万一侥幸得全首而南归,当削发为僧。

系狱久之,果得白,逐践宿诺出家。

由此看来佛教乃为生死关头不自觉的现形,是一种对抗人生痛苦的报复,与自杀出于同一意味。

明代有许多美丽而才干之女子,因时局之不幸的变迁,丧失其爱人,因遂立誓出家。清世祖顺治之出家,其动机与此有同一之意味。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这句话实属人生真理。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开悟,达到洞悉世事,谙熟人性,变的乐观、豁达,内心强大。就不要排斥痛苦与磨难,而是应该去拥抱它们,感受它们。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才能变的成熟,内心才能越来越强大,下限才能越来越低。正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不要惧怕苦难、挫折,因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给你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启迪与感悟,带来经验与阅历。只要你的悟性高、同时具有内向思维(凡事从自身找原因),经历任何事,遇到任何人,不管好坏,其实都是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心存感恩,则你的人生境遇会充满和谐。心存阳光,则你的人生境遇会充满光明。

之六

掌柜的挖的坑填的差不多了,相信聪明且悟性高的你,是不是已经明白降低自己生活下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呢?


如果已经心领神会,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将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了,不要将自己封闭的舒适的温室里了。要去博览群书,去了解社会(通过各方面),去体验生活,去经历,去历练。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方能凤凰磐涅,浴火重生。让自己的下限越来越低,胸襟、气量越来越大,要学会隐忍,学会等待。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变的越来越强大。强大到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强大到一切都不在乎、无所谓,强大到彻悟,强大到拥有慈悲心,强大到超凡入圣...


咳咳,后面就不给自己挖坑了。后续可能会转载介绍几个现实中人生底线低、且乐观豁达的名人,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另:吐血推荐一部美剧:《权利的游戏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想了解真实的世界?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人性?欢迎来到中世纪低魔世界!感受人性的善与恶,感受正与邪,感受生与死,感受铁与血,感受冰与火之歌!


这里没有国产历史娱乐片的绚丽服装与画质,有的只是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一切是那么的写实,那么的复古,那么的真实。有中世纪壮观的城堡与庄园,有宏伟开放的异域城市,有骑士,有游侠,有兄弟会,有无面者,有魔法,有龙,有野人,有巨人,有异鬼...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史塔克家族四兄弟

其实在我看来,它讲述的不是什么史诗神话、权利斗争,而只是几个单纯的小孩子(琼恩·雪诺,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艾莉亚·史塔克,珊莎·史塔克,罗柏·史塔克,布兰·史塔克,乔佛里·拜拉席恩,席恩·葛雷乔伊)的成长史,从第一季到第七季,他们其中有的只活到第二、三季,而有的却在后来立业为王,逐鹿天下。


有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苦难与挫折,生活无忧无虑,骄奢淫逸。越长大越自私、残忍,不能理解、感受别人的感受与苦难,很矫情,很能作,于是很快就被自己作死了。


而有的孩子则被现实从童话般的梦境中惊醒,体验到了赤果果、冷冰冰的现实,遭遇到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与磨难。于是他们变得不再单纯,不再矫情。变得很务实,很世故,当然也很真诚。他们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当然未来也是属于他们的。

摆脱社恐2.0 之四:降低下限
(龙妈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虽然该剧充斥着血腥与暴力,但这并不能影响它的光芒与魅力。因为现实世界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原汁原味,不需要被过滤,不需要被隐藏。通过认真仔细的欣赏该剧,你可能会更加直观的体会到本文的核心思想。另外,还可以学习英语哦。


摆脱社恐2.0系列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你觉得本系列有一定的价值,就多多向其他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们分享,转发吧~

版权声明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文章皆为掌柜的原创。
欢迎分享转载,注明来源迷途旅店即可。

喜欢0评论已闭